close

  鋼琴-樂器之王-經過一兩百年歲月歷史多次的變遷與脫胎換骨,在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的相互衝擊之下,新世紀的鋼琴是面臨著怎樣的一種命運?傳統 與現代的結合是為鋼琴注入了新生命抑或是剝削了原有生命的精華呢?無可諱言的,現在鋼琴的製造關鍵,在於將熟練傳統技術的人才和時興的精密儀器電腦兩相配 合為最合理。然而,表面上的合理化,骨子裡是否就造成了我們理想中的鋼琴?

 

  回溯十九世紀中葉的歐洲,一個鋼琴製造者, 一年平均生產四台。現今中型的鋼琴廠平均一個人一年中生產約三十五台(金屬部分除外)。傳統的技術品質和產量與現代比較起來,相差不可以道理計。從前,歐 洲的鋼琴製造者是非常幸運的,他們由擁有雄厚財力的王侯貴族所支持與庇護,所以可以盡情展露他們的才華,將藝術發揮到巔峰,而製造出絢麗藝術境界的鋼琴。

 

   但是,時代的巨輪毫不留情,追求利潤儼然成為企業的目的,史坦威(Steinway)和貝森朵夫(Bosendorfer)是歐洲名琴中最先被財團併吞而失去了本身的自由。法國的名琴伊拉德(Erard),普拉雅(Pleyel)和嘉寶(Gaveau),現已由德國詩美(Schimmel)鋼琴廠併吞而在西柏林廠製造。貝希斯坦(Bechestein)現在的所有權是屬於美國波音公司(Baldwin)。所以演奏家在美國彈貝希斯坦鋼琴,等於在美國彈波音鋼琴,簡直是不可思議!貝森朵夫員被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傑士罷財團所購買,併入該財團琴寶(Kimball)鋼琴系統的一部分,後來數度易主後目前由維也納一家Brodmann Piano of Vienna鋼琴公司所擁有。此外,史坦威更於1972年售予C.B.S,1985年再度售出給Boston一家名為Businessmen的財團,在幾年後又賣給Selmer,在三次易主後,已完全不再是以前的姿態了。另外,蘇俄的額斯托尼亞(Estonia)因共產極權之故已收編為國有,失去其獨立自主的生命。現在,尚能自由謳歌,按造自己的理想去發揮的名鋼琴廠是碩果僅存的原西德的葛洛里安-史坦威(Grotrian-Steinweg)與義大利 FAZIOLI等極少數的鋼琴廠了。

 

  傳統與現代的衝擊中,兩者的結合,固然使鋼琴因機械化的大量生產而降低成本,進而滿足大眾的需求,始音樂普及化,企業家也因此達到追求利潤的目的。但是,往昔那種精雕細琢,曠日費時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鋼琴,已經一去不復返,徒留今人悵然若失的心緒。

  

如今,時代的潮流講求效率、商業化與投資報酬率。世風如此,我們只能期盼Grotrian-Steinweg等少數名琴原廠能延續傳統,位藝術而藝術的一脈香火,秉持著一兩個世紀以來千錘百鍊的藝術結晶,再融入現代精密儀器的協助,讓世界名琴更加完美無瑕,繼續傲然於世、鶴立雞群。

 

(摘自日本樂器百科全書第379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名記琴行Main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